1843年上海开埠后,随着人口渐多,市面也日渐繁荣。不断增长的人员、货物的渡河需求使苏州河上的渡船不堪重负,建造桥梁,以方便两岸往来已势在必行。1856年10月,一座横跨苏州河,位于今外白渡桥和乍浦路桥之间,全长450英尺(137.25米),宽23英尺(7.02米)的木质大桥落成,被命名为韦尔斯桥,中国人则因其靠近“头摆渡”称其为“摆渡桥”。桥梁中部可以开启,供大型船只通过。
当时因桥梁公司疏于维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该桥就出现了桥基腐烂、桥面倾斜等诸多安全隐患,1871年5月,桥基上的两根铁柱断裂,已建成的部分桥身掉落在苏州河中,此后就进入了“花园桥”时期。
1873年7月,为正常恢复水上交通,在韦尔斯桥东侧建成一座长约117米,宽约12米,两边还辟有2米多宽人行道的木桥,因木桥在公家花园( 今黄浦公园)附近,因此被命名为“花园桥”。由于桥位于头摆渡外侧,因此也被称为 “外摆渡桥”。该桥建成后,韦尔斯桥“残骸”即被拆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19世纪晚期,由于人口增长、交通流量加大,原本木质的花园桥也渐渐不堪重负。加之当时相关部门正计划在苏州河两岸道路上开通有轨电车,其中一条线路由杨树浦沿外滩至南京路,处于必经之路的木结构花园桥显然难以满足电车荷载要求。基于这一情况,1888年6月,“把现有的木桥更换为铁桥”的决定浮出水面。
经过长时间的勘测、设计,直到1905年,有两份设计方案,一份是“单跨、350英尺(约106米)长桥梁方案”, 另一份是双跨钢桁架桥设计方案。综合考虑到施工难度、成本控制,再三权衡下,1906年相关部门作出了“建造一座双跨桥”的决定,现如今人们所熟悉的“外白渡桥”于1907年正式竣工。建成时,大桥全长约107米,总宽18.26米,车行道宽11.06米。天选团队这样的体量,也使得有轨电车在1908年3月顺利通过,开启了苏州河两岸交通、贸易及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进入21世纪,已远远超过原本50年设计寿命的外白渡桥依然“负重前行”,承担着日益繁忙的交通负荷,老旧的桥梁混凝土破损、构件变形、墩台老化等一系列问题愈加严重。2008年3月,因上海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实施需要,外白渡桥迎来百年来最大一次整修。2009年2月,桥梁工程师们采用国家专利的高分子定位技术,将修复一新的外白渡桥南北两跨成功复位。2009年4月,回归苏州河的外白渡桥焕然一新,重新“上岗”。该修复项目更是获得2010年上海市市政工程金奖、“上海外白渡桥修复工程技术攻关”、201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天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