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瓶瓶佳酿中浓缩着的,是西班牙葡萄酒一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百折不回,也是一部西班牙跻身旧世界葡萄酒三剑客的进化史。
对西班牙而言,葡萄栽培似乎是始终刻在DNA里的东西。据考古学家在此发掘出的葡萄籽化石表明,早在第三纪时期,葡萄已经在这片大陆上出现,至公元前4000-3000年左右已达到了广泛种植。
公元前1100年,腓尼基人穿越地中海来到此处,并带来了葡萄和葡萄酒,在如今的西班牙南部加的斯(Cádiz)建立了贸易站,随后迁移到内陆并建立了 Zera市(如今的赫雷斯)。西班牙温暖的气候赋予了葡萄适宜的生长条件,西班牙葡萄酒开始在成为地中海市场的“硬通货”。
迦太基人随后赶来,不仅迅速统一了伊比利亚半岛,还改良了腓尼基人传下来的种植技术,甚至还为西班牙带来了一位葡萄栽培学家Mago。然而消停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很快三次布匿战争后,迦太基彻底战败。
罗马人接掌了西班牙地区,稳坐地中海霸主之位。战争无比残酷,但西班牙葡萄酒就在此时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葡萄酒对四处征战的罗马人来说,是除了粮草和武器之外的必需品。罗马人抵达西班牙之后,很快放开手脚,开始了大面积的葡萄种植和酿酒。这里温暖的气候使得酿出的葡萄酒比周边地区更为成熟甜美。罗马人向葡萄酒中添加了香料和树脂,并放在阳光充足的阁楼区域或烟囱旁边的小粘土双耳瓶中进行陈年。
在罗马人的努力下,西班牙的葡萄酒生产与贸易开始大踏步前进。以北部的Terraconensis(现在的塔拉戈纳)和南部的Baetica(现在的雪利之乡,安达卢西亚)两大主产区为首的西班牙葡萄酒很快成为了罗马军团除了亚平宁半岛之外的另一块葡萄酒供应地,并在整个罗马帝国进行广泛出口和交易,甚至一度成为了销量第一的葡萄酒产地。
几百年过去,强盛如罗马帝国,也一样没能逃过盛极而衰,因它而兴的西班牙葡萄酒也随它一并走向衰落。
公元409年,蛮族入侵,酿酒业一度停滞,一部分葡萄园也开始消失。尽管西哥特人的迁入短暂地恢复了局面,但公元8世纪,战火又起,摩尔人入侵并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信仰伊斯兰教的摩尔人使得西班牙酿酒业又一次陷入一段低迷的时期。
《古兰经》禁止饮用发酵和酒精饮料。所幸,摩尔人对葡萄以及葡萄干、葡萄汁等不经发酵的葡萄制品并不排斥。为了获得更高品质的葡萄制品他们甚至改良了葡萄种植技术,并且扩大了葡萄的种植。而在一些穆斯林领袖和贵族之间,饮用葡萄酒却已经成为了一种公开的秘密。尽管法律明文规定,禁止销售葡萄酒,但它依然出现在征税清单上。
自由派哈利法上台后,基督徒和修道院获准继续进行葡萄酒的酿造。在教会和修道院的支持下,葡萄酒业得到了一丝喘息,但即便如此,在穆斯林统治下,葡萄酒产业也依然不似往日繁盛。直至摩尔人战败被赶出欧洲,西班牙葡萄酒才迎来了线
从10世纪开始,西班牙的埃布罗河流域、杜埃罗河岸产区以及加利西亚山谷都已经开始了葡萄的种植。随着教会势力的不断扩大,西班牙的葡萄种植酿造开始复苏。
光复运动之后,毕尔巴鄂成为一个大型贸易港口,来自西班牙的葡萄酒在英国的布里斯托尔、伦敦和南安普顿市场进行交易。尽管违反法律,但依然有人冒着风险将酒体饱满、酒精度数较高的葡萄酒与法国和德国等冷凉地区的葡萄酒进行混合。此外在西班牙王室的赞助下,被哥伦布意外发现的美洲新大陆,也为西班牙开辟了新的葡萄酒出口市场。
19世纪50年代,根瘤蚜率先在法国爆发,葡萄藤大量死亡,葡萄酒生产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法国的酿酒师、酒商们纷纷南下,翻越比利牛斯山前往西班牙里奥哈、纳瓦拉和加泰罗尼亚等地谋生。他们的到来为西班牙葡萄酒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里奥哈产区所酿造的葡萄酒被认为足可以媲美波尔多。
进入21世纪,西班牙葡萄酒越来越多地展现出其风格的多样性和超高的性价比。无论是新鲜爽口、果香四溢的白葡萄酒,长时间陈年的复杂红、白葡萄酒,起泡酒还是加强酒,你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这样的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不同人群的需求,配餐也十分友好。在酿造中,酿酒师更注重的是葡萄酒本身的品质,高品质葡萄酒的表现常常超出预期。